11115、414,对于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的马佳智同学而言,这两组数字永生难忘。
2021年4月14日,他成为了中华骨髓库中第11115位与患者骨髓匹配成功的捐献者,而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这是他重燃生命希望的日子。
十万分之一的希望
4月14日,马佳智平静地躺下,医务人员在他的两只手臂上各插入一根粗粗的针头,血液流了出去,又从另一边输回体内,分离出230毫升能够拯救生命的造血干细胞。
看着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马佳智说:“一想到这个世界上马上会有另外一个人和我流一样的血,和我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世上,就非常的神奇!”
打动员针的疼痛已经烟消云散,周围的人都能从他的眼神和笑容中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和满足。
2020年12月9日,马佳智接到了志愿者的电话,他的骨髓与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年轻父亲匹配成功。
早在此前的献血活动中,马佳智就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当时的他出于本心签下了同意书,血型等信息也随之录入了中华骨髓库中。
“医生告诉我,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骨髓移植是他们唯一有可能根治的希望,而匹配成功的平均概率为十万分之一。”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马佳智毅然决定,一定要捐。
越来越亮的生命曙光
在作出捐献决定后,马佳智告知了父母自己的决定。
父母的担忧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在马佳智向父母科普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以及不断的沟通后,马佳智与父母最终达成了共识。在理解了儿子的决定后,马佳智的父母也为儿子的爱心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今年3月末,在医生的建议下,马佳智开始清淡饮食、认真锻炼,为骨髓移植做准备。
填写文件、体检、高精配型、抽血、核酸检验,每一个步骤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千里之外的另一方,受捐患者及其家属则看到了黎明前的希望,对生的渴望越来越强,生命的曙光越来越亮。
第3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深大人
4月13日晚,马佳智来到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做最后的术前准备。
这期间,医院及深圳血样中心的医生、护士、志愿者贴心的后勤服务,朋友的探望和陪伴,父母的关心,都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4月14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来到医院看望马佳智同学,并为他的行为点赞。他的行为不仅让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也能鼓舞更多人扬起爱的善举,更加关注白血病人这一群体。
深圳大学一直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深大人也秉承优良传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据深圳血液中心张医生介绍,马佳智同学是继梁群老师、王凯民同学之后,第3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深大人。
破除刻板印象,传递生命火光
“不会扎骨头,不会扎骨头,不会扎骨头。”一提起普通大众对骨髓捐赠的误会,马佳智就有点哭笑不得。
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约4万名,其中50%是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多数恶性和重症血液病的唯一根治手段。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2954333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11051例,而骨髓库中配型成功率不到千分之四。
这就意味着有非常多的白血病患者只能在等待骨髓移植的过程中,慢慢失去生的希望。他们及其亲属的痛苦,普通人难以感同身受。
许多人对捐赠造血干细胞有刻板印象。但其实,除了短期的身体不适,捐献工作对志愿者的身体几乎没有影响。
马佳智希望自己的举动能让更多人消除对骨髓捐赠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关注白血病人这一群体,让生命火光传递到无尽的远方。
草长莺飞的春天,一起放风筝吧
“人这一生转瞬即逝,死亡并不困难,难的是活下去。现当下正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世界,我感念你的善举,也渴望好好活下去,我将与病魔抗争到底,但愿来年草长莺飞的日子里还能陪儿子放风筝。”
这是受捐者对马佳智的感谢,也是对马佳智爱心之举的最大认可。一份善意、一份勇气、一份感恩,被马佳智和那位素未谋面的受捐者珍藏在心底。
愿草长莺飞的来年春天,我们都能一起去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