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刚表示,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宏观形势,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增强主动性、创造性,把自身的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改革发展各领域 上好“大思政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汪永成说,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更加积极发挥思想宣传战线的作用,推动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特别是今年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范学院(教育学部)副院长、高教所所长李均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圳大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深圳大学正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我认为,无论深圳大学未来的目标和定位多高、多新、多全面,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基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他表示,要以立德树人为标尺,打造一流学科体系;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打造一流教学体系;以立德树人为灵魂,打造一流教材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旨趣,打造一流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深圳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一流的大学、人民满意的大学。
如何上好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鹤鸣认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该重要论述充满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思政课不能仅停留在概念表达、观念输送、理想信念培育等方面,更深刻的根据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本身。傅鹤鸣说,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思政课教育不能停留在概念王国中,因此必须用鲜活的社会生活本身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比如,用去年以来我国抗疫成功的鲜活案例来讲思政课,就是一种走向社会生活的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颖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廖晨是一名思政课教师,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刘杨表示,作为人力资源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提升教师师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健全教师教育体系、促进师资合理配置、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待遇为着力点,促进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我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师资保证。
材料学院副院长朱德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育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传递出在新发展阶段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新时代高校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职务晋升、工作考评中把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法学院党委书记李卫英结合所在专业领域的教学育人工作,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了深刻理解。她表示,特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双区”建设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法治人才供给需求,深化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格局,培养适应未来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复合性创新性人才;要围绕“明徳、尚法、求道”培养目标,持续抓好脚踏实地、创新创业优良学风建设,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全员育人氛围营造等工作上下功夫。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许雄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当认真学习、砥砺践行,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以磐石之志坚守岗位,做到意诚心正、知行合一,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经济学院辅导员杨晓阳则表示,作为学生辅导员,将继续矢志在疫情防控和思政教育工作两条线上努力奋斗,扎根一线,尽职尽责。
坚守初心使命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此,深圳大学师生结合实际工作和学习谈了自己的理解。
教务部副主任李振华表示,教务部作为负责全校三万余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部门,深知责任重大。教务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使全校上下的教学管理队伍与教师、学生形成合力,使学生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全面的高品质发展。近期,教务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评价改革相关精神,深入梳理提升相关工作,通过调整“指挥棒”,使学生发展提升的目标更有保障。
学生部、武装部副主任马文泽认为,教育工作者的本分就是要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摒弃民族、区域、社会阶层、习俗、肤色、贫富、天资等隔阂,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学生工作队伍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潜力和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研究生院院长明仲表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对研究生教育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研究生院将在学校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和初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求在规模大幅扩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追求卓越”,从进一步争取扩大办学主权、完善全链条全过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培养模式创新、健全研究生导师培训和招生条件审核机制、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学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深圳特区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
校团委副书记李翔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讲话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判断,这种“优质平衡”的丰富内涵包括区域、城乡、性质、序列、类别等各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上的高等教育来说,还面临多元办学体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发展定位的高校深度融合、均衡协同发展,共同为打造世界一流贡献中国方案的时代命题。深圳作为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作为双区叠加的创新之城,理应在凝聚湾区青年、力促湾区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共谋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梁杰表示,作为“特区大学、实验大学、窗口大学”,创新实践是深圳大学38年来发展的源源动力。如何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敢为天下先”继续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先驱者,是摆在全体深大人面前的考卷。“责任在肩,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问题也受到青年学生的关注。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俞思捷关注实现教育公平的问题,她认为,身处深圳大学这一具有极大教育资源优势的高校,在享受这一平台的同时,也应当力所能及地为其他地区的教育贡献力量。“比如,研究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技术或理论上的支持,积极参与下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等。”体育部体育学专业2020级研究生张金洪表示,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未来造福国家和社会。
(宣传部)